姜堰“共富项目”破解薄弱村发展难题
让帮促资金发挥最大效益

申扬村智能鸡棚内宽敞明亮、环境舒适。钱宏斌 摄
日前,姜堰区大伦镇申扬村4栋高标准智能养殖鸡舍正式投用,该项目总投资450万元。投用后,该镇6个低收入村年均增收6万元以上,还带动10多户低收入农民实现家门口就业。这是姜堰区统筹帮促资金打造乡村“共富项目”的生动实践。
大伦镇申扬、缪埭、大伦、茆戚、土山、顾野等6个行政村都是经济相对薄弱村。去年,每个村获得泰州市乡村振兴重点帮促村集体经济发展资金60万元。如何高效利用这笔资金成为各村面临的共同问题。
申扬村党总支书记金鑫说,该村地处镇区东边,位置相对偏僻,村里计划用帮促资金提升改造原有的4栋简易鸡舍,以增加养殖效益,经姜堰区农业农村局专家评估,60万元甚至不足以改造一栋高标准智能鸡舍。其他5个村也面临类似困境,想上优质项目却资金不足。
关键时刻,姜堰区农业农村局联合大伦镇政府创新“党建联盟+产业联营”模式,给出解决方案。“申扬村4栋现成鸡舍改建,需450万元资金,6个村的市级帮促资金共360万元,申扬村再入股90万元,正好凑齐。”大伦镇党委书记田志春介绍,去年9月,智能鸡舍项目启动,今年4月竣工,建成4160平方米标准化养殖基地。
基地建成后,与位于大伦工业集中区的国家级农业龙头企业和盛食品集团合作,构建起“企业供种+技术托管+保价回收”全链条服务体系。4栋智能鸡舍以“资产租赁+股权分红”方式租赁给和盛食品集团。“4栋鸡舍租金40万元,6个村平分租金,土地、鸡舍都是申扬的,养鸡盈利就都归申扬村。”田志春说,这种合作模式实现了多方共赢。
记者走访养殖基地看到,4栋封闭式鸡舍的黄色水淋蜂窝墙在阳光下格外醒目。蜂窝墙淋水后,自然风将清凉送入舍内,为鸡群创造舒适生长环境。鸡舍内,6列三层鸡笼整齐排列,环境传感器实时监测氨气浓度、湿度等十余项指标,智能系统自动调节通风与光照强度,喂水、喂料、清粪、消毒等全部远程控制。“仅需1名员工值守,就能照顾好1栋鸡舍2.5万只鸡,且成活率提升至98%。”基地负责人黄玉勤介绍,目前首批入笼的鸡苗长势良好,预计80天后出栏,和盛食品集团将按市场价回收,除去各类成本,每只鸡大约可获纯利1元。
“大伦镇的创新举措开辟了低收入村集体稳定增收的新渠道,打造了乡村振兴‘姜堰样本’。”姜堰区农业农村局局长王学明表示,该区现有90个低收入村,每年都能获得国家、省、市帮促资金。单个村使用帮促资金难以发挥最大效益,通过抱团发展推进优质项目,可以筑牢增收渠道,降低投资风险。今年,该区持续放大低收入村捆绑发展的“共富效应”,整合白米镇曹新村食品添加剂、蒋垛镇许庄村果蔬深加工、大伦镇塔址村产业园厂房等3个共富项目,带动17个低收入村持续增收。
编辑:王魁 袁婷
校对:王晶
责编:姜景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