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江锻造“456”高质量发展硬核引擎
5月25日,分别投资5.3亿元、5亿元的恒睿达光伏电站组件生产项目、常泰高效换热器用特型管生产项目在靖江城南园区开工;5月26日,光电显示产业园暨永盛光电轻量化铝镁合金压铸件产业化项目在靖江城北园区开工,加快打造光电显示产业集群。
“链群强则产业强。靖江把‘三个大抓’作为工作主线,以‘勇立潮头’的决心攻坚重大项目,以‘靖善靖美’的标准优化营商环境,持续推动产业攀高向新。”靖江市委书记、市长申强表示,该市正着力建强“456”链群体系,锻造高质量发展硬核引擎。
焕新提质,产业“链式共舞”
向“新”而行、以“新”提“质”。靖江加快推进高技术船舶、汽车零部件、机械装备、金属新材料四大主导产业强链补链,大健康、新能源、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术、工业机器人五大新兴产业强核筑峰,合成生物、半导体、氢能、人工智能、深海深蓝、航空航天六大未来产业突破成势,在新领域新赛道持续布局深耕。
作为靖江四大主导产业之一的高技术船舶,今年以来,产业链上下游“百花齐放”,船舶配套产业加速“裂变”发展,硕果累累。多凯柴油机凭借德国曼恩低速机专利授权,即将为远洋船舶配套“靖江心脏”;江苏骥鑫船舶设备有限公司聚焦开发硬质翼型风帆智能调控系统和船舶清洁燃料供应系统,推动传统船舶配套向绿色智能船舶技术升级。
瞄准半导体产业赛道,靖江坚持系统谋划、超前布局、有序推进,以先锋精科、佳晟等骨干龙头企业为依托,布局建设半导体装备产业园,招引上下游企业集聚发展。靖江新恒和半导体科技有限公司主要为先锋精科配套零部件,2024年实现开票销售8000余万元。“没有先锋精科的链群赋能,企业很难做大做强!”公司负责人高松说,今年年初签约了总投资7亿元的半导体装备产业园项目,分两期实施,项目建成后累计可实现销售5亿元、入库税收4000万元。
“这种跨企业、跨领域的协同创新模式,不仅催生出更多‘单项冠军’,更构建起从核心配套设备到整体解决方案的完整产业闭环。”靖江工信局相关负责人说,从“单打独斗”到“链式共舞”,靖江通过链主企业“裂变式创新”、中小企业“借链登高”发展新质生产力,加快驱动产业巨轮行稳致远。
产创融合,赋能转型升级
从“走出去”到“请进来”,再到“引进来”“留下来”,靖江打出产创融合“组合拳”。
今年,靖江加大力度接轨大院大所、院士专家科创资源,融入央企和头部企业布局,寻求更多合作空间。4月16日,靖江在北京召开产创融合发展恳谈会,签约项目23个,其中产学研合作项目4个。4月18日,靖江组团赴上海交通大学开展科创对接活动,高效链接优质科创资源。4月29日,靖江代表团赴京拜访相关科创企业,深度链接高端资源要素。5月10日,靖江举行“复启新程
质胜江来”产创融合交流对接会,积极承接上海创新成果转化。
江苏双达泵业股份有限公司正加速推进深海油气混输泵和分离器项目产业化落地,“通过政府牵线搭桥,我们才能在攻克深海装备关键技术上获得这么强的技术支撑和智力支持。”公司董事长吴永贵表示。
平台“强基”,为科创企业注入强劲动能。靖江(广州)、靖江(深圳)离岸创新中心相继在粤港澳大湾区揭牌;长三角区域离岸创新中心全面成立,推进重点开发园区和镇街离岸创新中心建设运营全覆盖、深嵌入。目前,靖江已建成8家区域离岸创新中心和16家企业离岸中心,推动38家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家省级重点实验室成为技术攻坚“先锋营”。
企业是科技创新的主体。近年来,靖江通过“科技型中小企业—高企—瞪羚—独角兽”梯度培育体系,打造全链条创新生态。从“跟跑”到“领跑”,靖江越来越多的科技型企业茁壮成长。江苏广嘉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基于真空浸渍技术的船用层压木及其制作工艺项目,打破国际技术壁垒并实现国产化替代,在手订单已排至2027年。江澜电器制造(江苏)有限公司联合中科院研发的硅基缠绕丝加热体供不应求,在手订单已超10万套,今年1至4月完成产值近1亿元。
深化产学研协同创新,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与高质量发展。近日,靖江面向全球发布“千帆靖发”揭榜挂帅技术需求征集榜单,为14家企业征集16项关键技术解决方案,总悬赏金额达2750万元,旨在通过“企业出题、政府立题、全球破题”的创新机制,加速突破一批“卡脖子”技术。
“赢商”服务,刷新靖江速度
今年以来,靖江各部门推出一系列暖心服务,持续擦亮营商环境“金字招牌”,以营商环境之“优”,不断激发企业高质量发展活力,让“营商”变成“赢商”,助力靖江不断建强“456”链群体系。
靖江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锚定“强统筹、拼速度、保发展、作示范”工作目标,深耕报批精细化服务,建立“四同步+五前置+24环节倒排”工作机制,全省率先完成城镇开发边界优化方案,不断刷新项目报批速度,为企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土地要素保障。靖江市应急管理局启动“邀约式”安全生产指导服务活动,帮助企业解决安全生产方面的实际困难,目前完成30余次邀约式指导,提出140余项整改建议。靖江口岸联检单位对靠泊深国际靖江港的外贸货轮进行联合登临检查,大幅缩短船舶通关时间,持续优化口岸营商环境。
“精准定位不同类型建设项目特点,将心比心为企业排忧解难,制定‘量体裁衣’式专属审批工作方案。”靖江市数据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亚星锚链投资1.5亿元新建海洋浮体和新型系泊定位系统高端装备研发及产业化项目,该局仅用一天就帮企业办好了建筑工程施工许可证,并送证上门。
从“一堆事”变成“一件事”,从“多次跑”变成“高效办”,靖江持续推进“高效办成一件事”改革。同时加快拓展智慧平台“一件事”改革应用场景,打造5个地方特色“一件事”,实现更多事项“掌上办”“指尖查”。今年以来,“高效办成一件事”共计办件54375件,申报材料平均压减50%,办理时限平均缩短80%,跑动次数平均减少70%。
从船舶制造到合成生物,靖江用“456”模式打通了传统升级与前沿探索的闭环。申强表示,靖江将打造长江左岸产创融合示范带、长三角先进制造业基地,到2030年,“456”链群产值达2730亿元,新培育3个500亿级创新型产业集群,形成1个500亿级、2个300亿级园区,推动靖江制造向靖江创造、靖江智造、靖江品牌全面跃升。